五五世纪|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经典常新:苏州评弹 的传承之道******

经典常新 :苏州评弹 的传承之道

——评盛小云领衔编演的长篇弹词《娜事xin说》

潘讯(江苏省文联网络文艺传播部主任,文艺评论家)

  如果盘点近两年长三角评弹界的演艺盛事 ,不能不提到由苏州评弹领军人物盛小云领衔编演的长篇弹词《娜事xin说》 。去年金秋以来 ,《娜事xin说》在上海、苏州 、无锡等地巡演 ,在江南听客中引发了现象级观赏热潮 。

  《娜事xin说》为什么能火 ?原因至少有三:一是原著 的魅力 。《娜事xin说》的蓝本为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 ,这是民国鸳鸯蝴蝶派 的经典之作,1935年即有《啼笑因缘》弹词改编本演出 ,80余年来经过几代评书艺人的努力 ,《啼笑因缘》得以跻身评弹经典书目行列 。二 是盛小云的号召力。盛小云是当代评弹最为优秀 的艺术家,嗓音清丽婉转 ,表演细腻传神,说唱《啼笑因缘》三十载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盛小云 的演出团队也 是一时之选,高博文、吴新伯、施斌、吴伟东等,都 是具有深厚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一线演员,演出阵容可谓是苏沪两地评弹艺术家的强强联合 。三是全新编演形式 的吸引力 。编创者从原版《啼笑因缘》中拎出樊家树与何丽娜 的爱情线,重新编排出九回书 ,分三场演出 。这种演出形式和分回设计 ,既非传统长篇演出形式,又不同于一般的中篇表演 ,三场演出既能贯通连缀又可独立成篇 ,近似于戏曲的“连台本戏”。这是适应剧场演出 的主动调试,这种编排创新拓宽了当代评弹长篇书目的表演形式 ,吸引了更多层次的观众走进剧场欣赏评弹演出。

  长篇进剧场的背后, 是评弹人对当代长篇书目生存状态 的焦虑与突围。近几十年来 ,评弹界主要编演力量都投入中短篇 的创作中 。作为苏州评弹生存方式和存在形式 的长篇演出则处在持续衰落中,不仅传统书目丢失、表演书回萎缩 ,新编书目更乏善可陈 。演员无书可说,观众无书可听 ,长篇书目 的书场生存陷入尴尬之中。当代评弹并不缺乏好演员 ,缺 的 是好书——优秀长篇书目 。出于对当代评弹发展症候 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评弹传承规律的深刻把握,盛小云带领她的编演团队前后耗时八年之久打造出这部《娜事xin说》,赋予了苏州弹词《啼笑因缘》以新的面貌。

  长篇弹词《啼笑因缘》 的经典性来自小说原著的恒久价值 。作为通俗小说文本,《啼笑因缘》的魅力在于将言情与武侠糅合 ,通过曲折动人 的情节讲述了一出爱情悲喜剧 ;在于用20世纪30年代新 的时代观念来审视市民世界 ,来表达金钱与爱情的对峙与冲突 、肉身与灵魂 的合一与分离 。但 是小说文本并不能直接搬用到弹词表演中。作为流行于市井中 的说唱艺术,弹词本在小说的基础上 ,经历了一个“再通俗化”的过程,评弹编演者以民间道德和市民伦理对这一出爱情悲喜剧进行了改铸。“再通俗化”的改铸 ,涉及情节元素的挪移、叙事节奏的调整 、人物形象 的重塑 、美学风格 的重建等多方面,这 是通俗文学经典与评弹表演艺术 的碰撞融汇, 是评弹艺术演进与时代审美心理的交糅合流。传统不 是简单保留和复说 ,活的传统是在现在的基础上的重新建构 。今天要创作一部“剧场版”《啼笑因缘》 ,就是要以当下 的接受视野和文化观念对这部长篇弹词进行新的改铸。

  《娜事xin说》的编创团队由徐檬丹 、傅菊蓉 、胡磊蕾三代老、中 、青评弹编剧组成,他们在文本的“重新建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主创人员将戏剧性冲突聚焦在了这场爱情悲喜剧中最深情 、最痴迷、最纠结 的何丽娜身上 ,增写了《北洋春》《送花会》《梦咖啡》《吉祥胡同》等原创书回 ,推演出很多合乎情理的故事情节和细致微妙 的心理刻画。通过当代 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语言 ,强化和丰富了《啼笑因缘》的情感章回和书中人物的心路历程。盛小云重新解读了何丽娜这个人物。原创书回巧妙地嵌入传统回目中 ,弥合出一条完整 的樊 、何“恋战”叙事线 ,并由此映衬出何丽娜 的性格命运。盛小云塑造的何丽娜,一笑一颦款款深情,举手投足楚楚动人 。但是 ,盛小云 的表演又拿捏分寸、柔中寓刚。通过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设计、缠绵缱绻的情感倾诉,逐步向听众揭示出在何丽娜美丽痴情 的外表下 ,还有一条更富魅力 的性格潜流 。何丽娜迷恋而不沉溺、深情而又自省 ,她在情感冲突 、爱情纠葛中“认识自己 ,洗练自己 ,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成为这个人物最可爱的品格。对何丽娜性格潜流的揭示与凸显,不仅 是盛小云对何丽娜 的成功重读,也将弹词《啼笑因缘》的审美价值推进一步。

  当然 ,九回书还不是盛小云版《啼笑因缘》的全貌,《娜事xin说》应 是盛小云“常说常新”愿望中 的一块“试验田”。从《啼笑因缘》全书来看,拎出樊、何“恋战” 的单线并不完整。张恨水写《啼笑因缘》深受《红楼梦》影响 ,尤其表现在书中人物 的安插与塑造上。曹雪芹写人,不仅将笔下人物置于繁复 的关系网络之中 ,还在重要人物之间构成一组对照 ,或者赋予主要人物一个投影与幻象。前者如薛宝钗与林黛玉 ,后者如贾宝玉与甄宝玉 、薛宝钗与袭人 、林黛玉与晴雯等 。这些对照和投影,或为人物性格的诠释,或为命运轨迹的注脚,或为人生悲剧 的慨叹。在《啼笑因缘》中沈凤喜与何丽娜即构成一组对照的人物关系 。张恨水将二人设计成形容近似 、面貌酷肖,这并非一般“小说家言”的花招把戏,实则是借用《红楼梦》 的笔法,使沈凤喜与何丽娜互为映象,以命运 的反差与性格的映带写出一种人生观念和美学信条 。沈凤喜 的命运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她被虚荣、贪婪 、软弱的负面性格牵引着一步步沉入深渊,但她 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何丽娜则始终积极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由一个虚荣佚荡 的富家千金转变为洗尽铅华 的时代女性 ,虽然其间有曲折 、有跌宕 ,但这个过程充满正能量。因此,樊 、何之恋如果脱离了樊、沈之恋的缠绕与对照 ,也就失去了意义。

  期待于来者 。希望盛小云领衔的编演团队能够再接再厉 、常说常新 ,立足今天 的文化姿态对小说原著与弹词传本进行再思考、再解读、再创造 ,“重建”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长篇弹词《啼笑因缘》。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1日 16版)

五五世纪

加强党建组织高质量科研******

  【自立自强·大家谈】

  作者:张丽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 的核心地位”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对科技界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科研院所 是科技创新 的基本组织单元,应该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高效率地组织科研活动 ,这是我一直在思索 的问题 。

  我 的体会 是,要以党 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组织高质量科研 。

  一 是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我们提出了殷切 的期望,让我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心系“国家事” 、肩扛“国家责”的使命担当 ,引导科研人员从“我要做什么”积极向“国家需要我做什么”转变 ,从科研规划、科研方向、科研选题、科研目标等入手,主动对标对表“四个面向”要求和“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有效满足国家需求 、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创新价值标准 ,保证科研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创新发展 。

  二 是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 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 ,中科院理化所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为重大任务攻坚、重大成果产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比如 ,针对承担 的航天低温制冷机等重点研制任务,提出“三线工作法”,在“管理线”和“技术线” 的基础上 ,增设一条“思想线”,将党 的基层组织有机融合到科研攻关 的组织体系中,把党建工作落实到科研最前线,党组织在重大任务中既把握政治性和原则性,又能及时解决遇到 的思想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再如 ,为加快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的自主研制,研究所成立了以我国低温研究的开创者洪朝生冠名的青年突击队 ,凝聚和激励青年科技人员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国家需求 ,勇担重任 、攻坚克难,已经取得重要 的阶段性成果 。未来 ,研究所将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科技创新 的方式方法,筑牢战斗堡垒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 是进一步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刻苦钻研,集智攻关,也要发挥模范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讲好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倡导科研人员心怀“国之大者” ,把个人 的“小我”融到实现科技强国 的“大我”之中。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 ,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科技攻关的关键时刻亮身份 、见行动 。同时注意挖掘各类先进典型,评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职工 、巾帼风采奖、五四先锋奖、我最喜爱的导师 、理化工匠等奖项,以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引领,着力在研究所内形成争做先锋、争做模范的良好创新氛围 。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党对科技事业发展 的全面领导,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 ,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切实抓好二十大精神 的落地见效,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 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科技人员 的创新热情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努力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作出科技人应有 的重大贡献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6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